悠忽热风至,因循小暑来!

2023-07-06 20:13:39 来源: 顶端新闻

2023年7月7日迎来小暑节气,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。在小暑节气中,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,多喝水、适当运动,保持身体健康,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雷雨天气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潜在风险。那么,小暑节气有什么含义?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!


(资料图)

小暑节气的特点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也。”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但并非十分热。小暑的到来,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段就要开始啦。

“小暑过,每日热三分”,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,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,称为“伏夏”,即“三伏天”,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,民间有“小暑接大暑,热得无处躲”、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的说法。虽然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但很多地方的人们已能感受到高温的威力,接下来的三伏天一定要注意解热防暑,补充体力。

三伏天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,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,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,高温潮湿多雨。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,雨热同期,有利于农作物成长。小暑时节,天气炎热、雷暴频繁,是万物狂长的时节。

小暑之饮食

1.小暑宜吃藕

一直以来,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,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,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,适合夏天吃。做法是鲜藕以小火煨烂,切片后加适量蜂蜜,有安神入睡之功效,可治血虚失眠。

2、小暑宜喝消暑汤

“热在三伏”,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,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,用荷叶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猪苓、泽泻、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,或甜或咸,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,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,但是不要食用过量,以免增加肠胃负担,严重的会造成腹泻。

3、小暑吃“伏羊”

在山东、安徽和江苏一些地区,入伏还有吃羊肉、喝羊汤的习俗,也叫“吃伏羊”。伏天炎热,吃了羊肉,喝了羊汤后,大汗淋漓,会祛除体内湿气,感觉浑身舒畅。

4、小暑食新

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。食新即指将新打的米、麦等磨成粉,制成各种面饼、面条,邻居乡亲分享来吃,表达对丰收的祈愿,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,恳请保佑风调雨顺。

小暑节气需养生

1、不宜贪凉

在小暑的时候,我们长时间的待在空调房里面,身体的调节能力就是容易失调,是会出现很多的不适,所以在小暑的时候,我们最好是要少开空调,而且对于小孩、孕妇及患有关节炎、风湿病、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。

即使开,温度以26℃为宜,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℃;让空调风往上吹,避免直吹身体,还要护好颈、背、腹、腰、腿等部位。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,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。

夏日贪吃生冷瓜果,容易引发胃肠炎。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,以免刺激胃肠道,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后。受寒后,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。

2、饮食宜开胃

进入小暑之后,很多人都是会受到“苦夏”的困扰,口味乏味,而且食欲不振,所以在消暑的时候,开胃的非常重要的。

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,苦瓜、苦菜、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、健脾开胃。不过苦瓜性寒,体质较差、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。

天气酷热,出汗较多,容易耗气伤阴。因此,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,山药、大枣、蜂蜜、莲藕、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。此外,鸡鸭肉、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、健脾补虚的功效。

3、身体宜祛湿

闷热潮湿的三伏天,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。对付暑湿,可以按足三里穴,有助于运化水湿。睡前用40℃温水泡脚,可祛湿,还能提高睡眠质量,还可以刻意出些汗,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。

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,红豆、绿豆、荷叶煮粥,藿香、佩兰、苍术泡茶,生姜切片煮水,都有祛湿之效。

但是,大家在这里是需要很好的注意了,我们不要将绿豆汤当作水来喝,因为绿豆性寒,对于体质偏寒性,或者是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一定是不要过多的饮用。

小暑意渐盛,心静自然凉。氤氲的暑气,聒噪的蝉鸣,此时不免心生罅隙,何以消烦暑?唯有静下心来,端坐庭院屋檐下,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摇蒲扇,纳清凉,尝西瓜,品蜜桃。

万物茁壮,藏府沁凉,日子匆匆过,不觉夏日长,纵饮一盏清茶,不辜负盛夏的美好时光。今日小暑,用心畅享。愿小暑清和,共筑美好;愿小暑清凉,四季安康。

执笔:张志文

审阅:张清勇

【文中配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】

相关新闻